中文版 | 英文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公园 >> 文化探索

梦中的拔河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18日

体会拔河的感觉,那似乎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当不懂得每个人都有不可抗拒的喜怒哀乐的时候,把纤细的小手搭在粗粗的绳索上,使着觉得已经到达底线的力气,拔啊拔!不论是爆发着哄笑的一齐全身倒地,还是最后差之毫厘的侥幸获胜,都觉得那一场场力气之争是如此酣畅淋漓,是如此公正得不可挑剔!人数的对等,力气的匡正,似乎一切都是绝对实力的验证,造不得假,也超越不了现实的能力!

  直到多年之后的第一次面对现代竞技拔河,面对演绎得如此艺术和规范的拔河,我真是大开眼界。“中英拔河对抗赛”,让我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拔河道”,在比赛之后我完完整整地走了一圈,但对于这条看上去像塑料地板一样的拔河道能把今天的拔河对抗得如此变化多端还是不能有一个认知上的明了!

  全国拔河锦标赛,我在力量和体力的相对悬殊间体察着因为竞技的策略而带来的不可思议的价值!今天的拔河比赛已经变得可以用艺术家的目光来欣赏,可以用智者的头脑去拼争,简直就是其他竞技运动中战术策略的“移花接木”!

  作为观者,我常常在喧嚣的竞技赛场上产生很多联想。总是想起在高中时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在拔河图片旁圈圈点点的回忆!也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图片旁的文字注释:拔河的由来与“祈年占丰”有关,多在正月十五举行。最初时,拔河不受人数限制,通常以村屯对村屯相互比赛。拔河绳分主干绳和分支绳,主干绳又分雌索和雄索,在雌索主干绳上,每隔1至2米处两头各拴分支绳,以供多人参加比赛。

  明明是拔绳,为什么叫“拔河”呢?历史老师当年的经典讲述至今也记忆犹新。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楚国水军,在长期的战斗中发明了一种“钩拒”的兵器,用它钩住敌船,使其无法逃脱。不久,敌国也仿制了钩拒,战斗中你钩我拒地拼力气,力大一方往往能取胜。水兵把这种方法带到民间,变成斗力比赛的钩拒战。唐朝时,钩拒战活动已在全国广泛开展,由水上扩大到陆地上,钩拒改用麻绳。史书中记载:“大麻绳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大绳正中插一杆大旗,大旗两边各划一等距横线,称为“河界”。以将对方拔过“河界”为胜,这就是“拔河”运动的由来。

    从来都喜欢简单的事物,这也就是从儿时对运动就没有什么天赋的我独对这个古典项目单独记忆的原因,当今天属于拔河的一切都变得美轮美奂,并且占领了科技高端的同时,我突然会思索这个运动终究离我们有多远?还是我们已经疏远了现代运动?

  记者也曾经专门为拔河的竞技属性和群体属性,采访过中国拔河协会的负责人,首采访笔记写满了整整一个本子。今天的中国拔河运动管理者,在项目属性的把握上,有着运筹帷幄的智慧和信心;在项目规则的丈量上,有着中国本土化的人性和与国际对接的不容置疑的准星;在项目的发展上,有着对人群和时空可持续征程的准确预测与测量!

  拔河场上的哨子声和抑扬顿挫的口号声以及那粗粗的绳索细微或巨大的荡漾声,还时时回荡在心间。拔河运动由活动型向思考型转变的过程,用一句话来说:那种感觉很美。